来源:聊城大学法学院 作者:刘东豪 发布日期:2021-07-25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7月24日,法学院志愿者走进德州市文化馆,举办以“传承非遗精神,守护文化根基”为主题的活动,法学院部分志愿者参加此次活动。
在德州市文化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走进以“历史足迹”“文明遗珠”“城市记忆”为主题的三个基本陈列厅。志愿者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德州悠久的历史及现存的文化遗产,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简单掌握德州宁津剪纸的制作技巧,亲身体验非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领略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讲解员重点为志愿者讲述龙山文化主要特征之一的文化遗存—德州黑陶,德州黑陶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其成品坚实耐用、色泽协调、轻叩发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魁宝。在与讲解员的交流过程中,志愿者感受到我国文化宝库的博大精深,也认识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观学习,有利于增强志愿者们的文化自信力与认同感,对提升志愿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