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于昕禾 发布日期:2021-07-25
一种色彩画一种精彩,一句唱腔调一句胸怀,一个身段演一段刻苦铭心。为了帮助大众了解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宣传吕剧的特色服饰和道具,同时让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得以实践,拓宽其文化视野,7月24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南湖湿地公园举办“弘扬吕剧文化,赓续非遗华章”活动。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为了保护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网上搜集吕剧文化相关的文字和音频资料,并学习吕剧的唱腔以及手势,据了解,吕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随后,大学生志愿者们结合搜集的吕剧资料,尝试制作脸谱,并采用手工作品形式制作简单的脸谱,展示吕剧的魅力。最后,大学生志愿者们携带着精美的脸谱道具,来到南湖公园进行宣讲,并现场进行吕剧唱腔简单的展示,声色并茂的宣讲赢得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拉近了吕剧与大众的距离。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利于帮助大众学习了解吕剧这一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利于帮助社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激发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重视和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