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姜礼范 发布日期:2021-08-10
为加深群众对城乡变化的认识及其对聊城乡村特色文化的了解,践行中共十九大制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8月10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行千里,心系万家”调研服务队走进聊城市中华水上古城,举办“日月共明,城乡同光”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队员们就地采访群众,询问群众近些年当地的乡村出现了哪些变化以及其对我党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与认识。队员们举止得体,用语礼貌,群众们都乐于回答队员的问题。为便于群众理解,队员们利用精心制作的展板,向群众介绍了聊城的临清架鼓、冠县查拳、驴皮阿胶等特色民俗文化。队员们在展示的同时,还穿插式地向群众讲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在讲解中,队员和群众们一齐感叹我党在战略决策上的高瞻远瞩、深计远虑和神谟远算。乡村振兴无疑是中国的好政策,只有解决“三农”问题、留住特色文化,才有机会实现中国国家全面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乡村生根开花。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此次活动向群众普及了聊城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使群众较为具体地了解了我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利于提高社会对此战略的关注度,在社会上营造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