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生科】举办“探访红色村落背后的历史”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朱文一 田光阳   发布日期:2022-01-21

 

  为探索红色村落发展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新农村发展成果,保护与传承红色村落文化,1月20日,生命科学学院“探访村名背后的历史,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服务队于山东省泰安市一担土村和辽宁省锦州市牤牛村举办“探访红色村落背后的历史”活动。

  近年来,政府着重关心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以及村落发展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提出了“三农政策”、“三个继续高于”、“农业四项补贴”等促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进而保护、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队积极响应号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纷纷在自己家乡的红色村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前,服务队队员们从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家中长辈询问,充分做好了解当地红色村落的工作。志愿者们分别抵达山东省泰安市一担土村和辽宁省锦州市牤牛村,向当地政府领导人员、村落领导干部取得联系,与村民进行交流,询问村落的发展历史以及村落当前的大致状况,一担土村村民说道“村里以前的经济状况比较差,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成立了社区,生活条件向好,同时着重保护发展乡村文化”。经过探访得知,一担土村因二郎神杨戬与齐天大圣孙悟空恰巧到此地游历,二郎神杨戬撂下的土筐像一担土的神话故事而得名。根据和一担土村村民交流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当下形势,服务队经过商讨,给予了村落领导干部对于传承与保护村落文化的可行性建议,如: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将红色遗址打造为旅游胜地,呼吁社会关注并呵护村落传统文化。领导干部对志愿者提出的建议进行表扬。志愿者们来到牤牛村红色广场、党员学习基地参观,随后又到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探访,指挥所旧址是一座典型辽西建筑风格的农家小院,院内干净整洁,置身其中,人们能切身感受到当年战士们严格的部队纪律。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牤牛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11公里的道路全部成了柏油路,192盏路灯照亮了家家户户,自来水入户100%,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提高了村民对自己村落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提高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传播村落历史文化,为保护与传承村落优秀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审核 李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