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赏木版年画 寻江北文化”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晓婉 陈淇   发布日期:2022-02-03

  

  门神灶马寿仙翁,墨染衣衫木版中。为宣传聊城木版年画,让市民更好的了解有关木版年画的知识,2月3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赏木版年画,寻江北文化”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向市民介绍聊城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及经典的木版年画作品。志愿者讲到,聊城木版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民国时发展达到顶峰。为让市民真实的感受木版年画的魅力,志愿者向市民展示各种纯手工的木版年画,如驱邪镇宅的钟馗年画、降祥纳福的灶神年画等。在志愿者的展示和讲解下,博大精深的年画文化吸引着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市民。随后,志愿者为市民讲解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包括“勾”“刻”“印”“绘”“裱”五步,尤以“勾”最为关键,尤以“刻”最为繁琐。木版年画虽然充满魅力,但是显然不适应机器大面积代替的今天。于是,志愿者与市民深度交流保护和传承聊城木版年画的有效措施,并邀请市民说出自己的建议。一位市民建议:“木版年画发展出现困境,有一方面原因是年画的样式过于单调,缺少创新性。在未来可以将年画与党政、创城等当今热点相结合,发挥年画的社会教化价值。”      

  半幅生绡大年画,一联新句少游诗。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传承木版年画文化,增强市民保护聊城木版年画的意识,而且有益于为聊城木版年画传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审核员 巨国运)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