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高高树梢灯笼挂 张灯结彩新年来”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吴志钰 于昕禾   发布日期:2022-02-04

  巧制灯笼寄情怀,喜笑颜开述新年。为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手工制作能力,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春节团圆喜乐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增强大众传承手工工艺品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上更多的人重视汉族传统工艺品,将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增添喜迎春节的氛围,2月2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高高树梢灯笼挂,张灯结彩新年来”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依托展板,以宣讲的方式向群众讲述我国每逢新年高挂灯笼的传统。志愿者讲解到,每逢新年,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通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在古代社会,没有电,照明基本是用蜡烛。为了蜡烛不被风吹灭,工匠们发明了灯笼。灯笼寓意喜庆祥和。西汉时期,灯笼制作工艺就已被古人先贤娴熟掌握。灯笼的制作工艺简单,却孕育着中国千万年来的智慧。灯笼不是仅供观赏或照明的灯具,而是融入了古人不懈追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凝聚体。延续至今,灯笼制作的繁琐的制作工艺也由人工变为机械。可无论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灯笼依然被赋予着新年欣欣向荣的意义。随后,志愿者们向群众展示创意灯笼模型和展板,营造浓厚的迎新氛围。灯笼的展示,也是时代的展示。满街高挂的灯笼,已经不仅是佳节喜庆的象征,还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繁荣的标示。小朋友们围绕在志愿者身边,把弄着志愿者制作的灯笼。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同群众一起将自己对新一年的祝愿以字条的形式挂在灯笼上面,寄托自己对美好新年的祝福。大家对新一年的自己都充满了期待,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锻炼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培养自己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与爱好;而且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视,寄托自己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社会上活跃了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氛,推动传统工艺文化发扬光大。

(审核员 巨国运)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