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张婉婷 发布日期:2022-02-1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方言与正音相辅相成,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发展,为使群众学习并了解当地方言文化,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方言的重视,2月9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公园举办“家乡方言齐分享,欢声笑语乐不停”活动。
方言是承载信息的工具,也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去调查当地居民对方言的了解程度,据调查结果显示,老一辈的居民日常交流中会使用方言,而年轻一辈已经很少使用方言交流,甚至不懂听方言。随后,志愿者依托主题展板,以宣讲的形式来向群众解释方言的相关知识: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并且南北方的方言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宣讲过程中,群众积极发言提问,志愿者均耐心细致地为群众作出解答。活动最后,志愿者用家乡话朗诵诗歌、给电影经典片段配音,聊城话版的《雨巷》、海南话版的《我相信》、济南话与客家话相结合的《大话西游》,志愿者幽默诙谐的语调也赢得了群众的掌声。同时志愿者呼吁群众要加强对方言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自信,群众也纷纷表示会自觉承担起继承本地区方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感受文化魅力。
乡音淳朴易聊仿,作客他乡随俗讲。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方言的普及,引起群众对方言的重视,而且有利于使群众充分感受方言结构的精巧与乐趣,增强对方言的保护意识,从而在社会上营造一种积极学习方言的氛围,稳固地区特色文化的根基,形成重视与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社会风气。
(审核员 巨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