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祝豪泽 于昕禾 发布日期:2022-02-11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春联。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节日氛围,2月9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喜迎春节家家乐,共谱春联户户新”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提前学习基本的春联知识并制作知识展板。随后,志愿者们借助特色展板向群众介绍其相关知识,志愿者讲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志愿者生动有趣的讲解,吸引许多行人驻足聆听学习,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活动最后,志愿者寻找经典春联,拆分成上下两句,让群众进行对联连连看小游戏。现场活动氛围融洽,群众在小游戏中切身感受到传统春联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纷纷表示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沟通能力,同时加深大学生志愿者对传统文化了解,而且有利于使群众感受到中华春联文化的魅力,品味中华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推动传统文化健康发展。
(审核员 巨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