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马立达 苗力月 高宇 发布日期:2022-08-1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延安精神和延安青年运动史,调研智能时代延安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8月14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情·中国梦"实践服务队赴延川县赵家河村开展红色研学与实地调研。
延川县赵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1973年3月,延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名插队知青进步成社教干部来到赵家河开展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实践队队员认真学习参观了青年习近平社教期间居住的窑洞和创办的农民夜校,深切感悟到青年习近平带领群众开展生产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光辉历史。随后,实践团队队员对赵家河村部分村民展开走访,从红色资源的内涵与特点、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形式等方面展开调研。实践队员们还与曾经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劳作过、小名叫随娃的武刚文老人拉话,了解到青年习近平在赵家河8个月时间里,和村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植树造林,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为改变陕北老百姓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做出诸多实事和好事。队员们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心中那份为民办实事、决心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了知青们留下的汗水,不受虚言、不听浮木的态度,也深深的映刻在了每一个实践队员的脑海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对红色景区的数字化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同学们深度挖掘故事背后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审核 李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