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蔡雨洋 发布日期:2022-08-09
为深入实地探究了解小麦生长状况,提高实地调研和团队合作能力,加深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和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8月9日,生命科学学院小麦泛素耦合酶TaUBC互作蛋白鉴定及抗旱机制初步解析团队于聊城市高唐县琉璃寺镇土地及琉璃寺农业合作社举办“基层探究小麦生长条件,坚定为小麦丰收努力”活动。
志愿者们与土地所有者取得联系,在征求所有者的同意下,前往合作社实地探究小麦生长情况。志愿者们整体观察了小麦的培育布局,选择多块距离较远的不同土地进行观察探究,志愿者们仔细对比了多块不同土地的长势、灌溉时间和次数,向工作人员询问了具体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志愿者观察完毕后,向土地拥有者询问了所播种的麦种类型以及浇灌次数、时间以及时间间隔,有规律地记录好各类数据。并且,志愿者们前往农业合作社调查了最畅销的麦种类型以及产量最多的麦种类型,记录好个品种小麦的特征,并研究其中的抗旱机制。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全面整理记录的资料,并与小组成员讨论研究了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农民灌溉次数与间隔是否正确?小麦生长与灌溉次数与时间是否有关?产量高的小麦品种抗旱性是否较高?根据共同讨论的结果和网络搜索,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团队成员分析明确了解决小麦因缺水导致产量过低的原因和方法,针对抗旱小麦的实际情况和生理特征,为小麦的丰收提供了一份自己的智慧方案。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实地探索认识了小麦基地实际生长状况,获得了专业的小麦的实力生长培育过程方面的指导,增强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后续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推进。
(审核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