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朱文一 发布日期:2022-08-06
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新农村建设成果,并明确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8月6日,生命科学学院“探访村落背后的历史,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服务队举办“探访村落背后的历史,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以收集电子问卷调查信息的形式为主,问卷主要包括有关乡村发展前、发展中以及发展后三部分内容,其中,针对乡村发展后的变化着重地开展调查。活动开始后,志愿者向周围群体以及乡村微信群发送电子问卷,邀请村民们填写问卷,部分志愿者携带问卷到乡村中对老年群体进行“一问一答”,统计老年群体的相关信息,避免因大部分老年群体不会填写电子问卷而造成数据缺失问题。经过一周左右的调查,数据基本统计完毕。志愿者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针对乡村发展后的变化方面,绝大多数村民满意目前的发展成果,有59.38%的村民表示个人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乡村基础设施相较发展前更完善、交通更加便利、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以及日常购物渠道增多。56.25%的村民表示乡村发展后仍然具有乡村原有的特色。而在发展后村民之间的感情方面,近40.63%的村民感觉发展后人情味变淡了,村民的情感交流逐渐减少了。71.88%的村民在计划乡村发展时持支持态度,也有21.88%的村民表示乡村是否发展影响不大。大多数村民表示乡村发展过程中并未对个人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乡村发展后主要包括村民对子女今后留村发展的意向、目前仍缺少的设施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绝大多数村民尊重子女的个人选择,不过度干扰子女的想法,仅有9.38%的村民希望子女离开村子发展;认为发展后缺少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设施的村民比例均在30%左右,少部分村民认为缺少停车场及其他设施;村民认为乡村发展后仍存在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特色品牌、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以及未能突出传统村落特色的问题。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做到了凭借精准的调查数据反映村民对于乡村建设的想法和意见,而且利用大数据将新农村建设成就和仍存在的问题得以清楚的展现,使人鲜明地感受到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指出未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审核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