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蔡雨洋 发布日期:2022-07-15
为更加真实准确了解小麦种植培育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同学们的创业能力,7月15日,生命科学学院小麦泛素耦合酶TaUBC互作蛋白鉴定及抗旱机制初步解析团队于山东省助农兴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聊城市开发区华林种植家庭农场举办“深入田间,探寻‘麦’象”活动。
小组成员确定调研地点,线上讨论了在调研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提前制作好调查问卷,通过分析项目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完善问卷内容。小组成员分别前往助农兴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聊城市开发区华林种植家庭农场,询问当地有关工作人员各品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情况,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小麦田。其中,工作人员介绍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培育条件以及部分代表成就,细心地向小组成员们讲解小麦类农产品的科学知识,以及小麦的销售途径和包装方式,并对各区块涉及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认真的介绍,小组成员得到工作人员的允许后近距离观察小麦,包括生长状态、外观形态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小组成员还邀请当地种植小麦以及有着种植小麦经验的工作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完成调查,返回实验室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并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分析抗旱小麦的实用性,培育抗旱小麦是抵御逆境、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摆脱干旱条件对生长依赖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次活动丰富了小组成员的课余学术生活,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增强了同学们对科创项目研究方向的了解,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项目提供了具体实地支撑资料,而且实地调研了解到了田间小麦生长状况,为项目的后续进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方向指引。
(审核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