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生科】举办“探访村落背后的历史 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朱文一   发布日期:2022-07-29

  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使年轻人深入了解农村生活、社情民意,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成就,7月29日,生命科学学院“探访村落背后的历史,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服务队于山东省聊城市陈官营北村和淄博市古窑村举办“探访村落背后的历史,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活动。

  活动开始之前,志愿者利用网络对所要探访的村落进行大致的了解,并分为两组分别对陈官营北村和古窑村进行探访。在探访过程中村民告诉志愿者,相传明王朝时,为保漕运安全在运河驻兵设防,在陈官营村设有兵营,因其长官姓陈,故命村名“陈官营”,沿用至今,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行政村。因陈官营北村位于四个行政村的北面,故得名陈官营北村。近几年,陈官营北村修建了新的公路,村里建设了手套厂、包装盒厂等工厂,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增加了家庭收入。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了解到,陈官营北村红色文化浓厚,是当地很多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领导干部肖永智和袁鸿化在陈官营战斗中英勇牺牲,这是当年牺牲在聊城这片红色土地上级别最高的两位烈士。为纪念这段革命往事,该村建设了一处抗战纪念馆。古窑村凭借“历史文化名村”项目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成为淄博市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古窑村的保护利用开发,博山区山头街道形成了全山东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陶琉工艺品研发、展销、陶琉文化及旅游基地,全面提高了博山区陶琉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未来博山区将探索文化遗存转型再生机制,打造陶琉文化创客品牌,将古镇建设成创客发展基地。志愿者发现古窑村许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对此,志愿者向相关部门提出进行村内设施优化的建议。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使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得到扩展,社交能力得到锻炼,更为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核 李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