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我校一项目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11-30

  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2022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拟入围名单》,来自全国92所高校和8个市县团委的100篇优秀调研报告入选。其中,我校孙云霞、郭安福老师指导的《守望乡村,公益助老——采用脑电反馈技术关爱农村老年人认知健康》排名14,成功入围。 今年暑假,项目团队走访4个省份、39个村镇对老年人认知健康状况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创新提出关爱农村老年人认知健康的“一二三服务模式”,创新提出优化老年人认知训练的一套科学方法,并首次将脑电技术与科学量表相结合用于认知训练效果测试中,取得良好成效。项目团队以“传递实践精神 守护认知健康”为宗旨,以认知障碍老人为服务对象,以促进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学以致用、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是新时代大学生知行合一、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示范。

  

  实践感悟

  团队成员张雨晨: 我们在社区进行科普宣教的时候,一位叶阿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在向我们咨询相关问题的时候表现出说话无力,健忘的症状,我们的队员连忙为叶阿姨进行认知障碍测试,发现她目前正处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为此,我们为叶阿姨量身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开始了为期三周的认知训练。 慢慢地,叶阿姨的病情控制住了,生活能力基本恢复,能自己穿衣、洗脚、洗澡。我们每次来探望,都能察觉到叶阿姨的“进步”:她能看着京剧跟唱,声音洪亮、有力,说话无力的症状消失不见了;能和普通话与家人交流自如,反应迟缓、不爱说话的情况消失了。而且,她可以独自完成在正常人看来都有难度的拼图,而且一下子就拼好了两组,叶阿姨的笑声常常回荡在我们耳边,我们都由衷的为叶阿姨感到欣慰。

  团队成员张晓雯: 假期里我们进行了关爱老人认知健康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老人的现状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内心颇有感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这些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子女的照顾。但是有些老人却在本来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承受着认知障碍的痛苦。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我们制定了训练体系来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健康经过不断测试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成效。我们陪伴多位老人帮助他们改善认知障碍,看着他们一天一天状态在慢慢变好我们也非常高兴,当看到老人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时我们觉得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值得,看见这些老人的改变使整个家庭都变得和睦起来我们也很欣慰也很荣幸。 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老人使用我们的训练方法因此得到帮助和改善,这正是我们实践的意义所在,我们希望能尽我们所能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都能够有一个舒适健康的晚年生活。

  团队成员徐瑞: 白发苍苍,手持拐杖,走路蹒跚,这些已成为老人的象征;孤单、寂寞、无助也似乎是老人的代名词。老人需要的是关怀与爱。在他们安享晚年之时,哪怕是我们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段真诚的祝福足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甜蜜。但是现在的子女大多在外务工,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老年人认知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们在社会实践之前只是把这类活动当作一个任务,但是当我们真的融入进去为老年人做认知训练,陪伴他们的时候,我已经把他从一个任务当成了一个使命,陪伴关爱老年人不应该只是口头上的标语,更应该我们付诸实际行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年轻人更应该弘扬美德,多与老人们沟通,让他们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亲人般的爱!

  

  

  指导老师寄语

  指导老师孙云霞: 每一个认知障碍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深陷困境的家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群体超2.64亿,其中认知障碍老人超5300万。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团队建立了“一二三服务模式”,独创了一套科学的趣味认知训练方案,方案包含“一个整体训练框架”、“七项核心训练技术”、“三个高效训练原则”,并首次将脑电技术运用到认知训练效果测试中。 2017年以来,团队走过多个省份,开展“乡村益智巴士”60余次,建立“城镇益智服务站”3家。科普宣教受益一百万余人,精准智力测试十万余人,个性化治疗一万余人,受到群众媒体好评。 在此过程中,团队帮助了众多老年人,也帮助了众多家庭,团队成员也收获满满,不仅服务了社会还锻炼了能力。作为项目指导老师,看到老人的改变,团队成员的成长,我倍感自豪,这更加坚定了我走下去的决心。未来,我将坚持公益事业,带领学生用爱心温暖更多老人。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