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郭梦洋 仇默涵 发布日期:2023-03-02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大简至美。”简单的器物,虽然形制朴素,却能如一阙词,一行诗般,令人回味、沉思,譬如红木雕刻。为了向群众普及红木雕刻的相关知识,明白非遗传承的重要性,2023年1月3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东营市社区举办“承非遗文化,品红木雕刻”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为群众们详细讲解红木雕刻的发展历程,并举例生活中很多家具都是利用榫卯结构制作而成的,“红木雕刻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如今用很短时间就能够完成一个雕刻,太厉害了!”群众们沉浸在志愿者的讲解中,互相讨论刚学到的新知识。随后进入手工体验环节,志愿者指导群众们分解、组装鲁班锁,让他们能够体验榫卯结构的魅力。有的群众在很短时间内就独自完成分解、组装鲁班锁,有的群众则在志愿者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慢慢体会非遗之美。除此之外,群众们还亲手制作本次活动的纪念品——红木书签,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亲身感受红木文化、体会红木雕刻的乐趣。活动还设立鲁班锁组装比赛和红木书签打磨比赛,最快组装完鲁班锁的学生和打磨红木书签水平最高的群众获得赠送的红木雕刻纪念品。
红木是珍稀和罕有的,需用心对待,极尽所能让其尽善尽美。红木家具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与雕刻这一项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两者相得益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顺利举办,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红木雕刻的魅力,加深了群众对红木雕刻的认识,让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审核员:巨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