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重拾非遗文化 添彩靓丽青春”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郭梦洋 仇默涵   发布日期:2023-03-02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大约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唱腔优美,有动人心弦、拉人魂魄的魅力,才有了“拉魂腔”这个美丽动听的名称。为了向群众普及柳琴戏的历史,让群众重拾非遗文化的传承,2023年1月1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临沂市郯城县体育场举办“重拾非遗文化,添彩靓丽青春”活动。

  活动开始后,志愿者先组织群众们观看柳琴戏特色曲目,柳琴戏的声腔风格独特,以丰富多彩的花腔、别致的拖腔,区别于其他剧种,女腔委婉华美,男腔朴实浑厚。柳琴戏的剧本文词通俗生动,包含大量的俚俗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激发了群众对柳琴戏的兴趣,尤其是反邪教题材节目《归来》,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随后,志愿者为群众科普了柳琴戏的起源和发展,并从柳琴戏的有关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为群众做以精彩的讲解,还带领群众们亲身体验了戏曲表演的身段动作,群众们在实践的体验中增强了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活动最后,志愿者和们纷纷鼓励要共同投入非遗文化的保护,增加文化自信,为自己的青春增彩。

  传承柳琴戏,唱响拉魂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利于让群众切身感受柳琴戏的魅力,切实提高群众对柳琴戏的关注度,进一步利于群众认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利于非遗的更好传承。   

  (审核员 巨国运)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