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计算机】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寻迹行 辉煌百年路”实践服务队纪实(二)

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汤硕 赵兴原   发布日期:2023-07-04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7月3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寻迹行,辉煌百年路”实践服务队在延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培训和实地研学,重温党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在实地体验中感受延安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与历史实现跨时空对话。

  知识无涯学为舟,一堂讲课益终身。上午,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书记冯云星为实践队作题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课堂教学。延安十三年,是党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低谷逐步走向高潮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在讲座中,冯云星从“被迫长征,落脚陕北”、“落脚陕北,开创新局面”、“走进延安城,实现大发展”、“转战大陕北,迎接新胜利”与“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经验启示”五个方面出发,深情并茂地讲解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间所解决的问题与创造的丰功伟绩,深刻解读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逐步引领实践队员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实践队员认真听讲,被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积极践行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红色圣地中传递时代信仰之火。

  中午,本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实践队员在革命教育基地自主制作午餐。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各司其职,洗菜、切菜、配菜、炒菜分工明确,在动手实践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践队员将食材利用最大化,超额完成“六菜一汤”的任务,实现九菜一汤。通过自己动手,实践队员相互增进感情,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同心协力中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下午,实践队员齐赴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光辉历程、回望峥嵘岁月,共同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秘诀,感悟延安精神的力量。一幅幅沧桑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实践队员的思绪拉回到革命战争年代。在讲解员的动情解说下,实践队员用眼阅览,用心感受,或驻足细看,或讨论交流,全身心感悟和领会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感受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奋不顾身,越是内心坚定,越是脚步铿锵,革命先辈们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之志,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踩在脚下,生动诠释了坚毅不屈的精神内涵。在延安这座这座革命圣地,这座令无数有志青年心驰神往的地方,实践队员一步一个脚印,悉心倾听革命故事,共同追寻延安足迹。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奋斗不息,展未来任重道远。经过一天的研学,实践队员在辉煌百年路中不断汲取信仰力量,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的使命与初心熔铸到信仰和灵魂中,融铸到坚定不移的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杨磊)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