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计算机】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寻迹行 辉煌百年路”实践服务队纪实(三)

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汤硕 赵兴原   发布日期:2023-07-05

  

  重温艰苦岁月,追忆革命情怀。7月4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寻迹行,辉煌百年路”实践服务队重回燎原故土,再觅星火起源,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接受现场专题讲授,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先辈的革命经历与丰功伟绩,鉴往知来,向史而新。

  延安不仅是革命圣地,更是新中国文艺的出发地。上午,实践队员来到延安文艺纪念馆,参观革命文物、感悟延安精神,探访延安时期文艺发展的光辉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文艺队伍、汇聚延安”、“文艺组织、蓬勃兴起”、“抗战文艺、民族怒吼”、“五月盛会、灯塔指路”、“人民文艺、气象万千”、“肩负使命、走向胜利”六个章节的文图。眼前的物件、耳畔的《延安颂》《保卫黄河》、身旁的雕塑,让人仿佛置身于延安时期的文艺繁荣之中。随后,实践队员重温老一辈艺术家的壮阔激情,齐唱歌曲《黄河大合唱》。实践队员整齐划一、放声高歌,唱出爱国爱党之情,传递奋进奋发力量。实践队员通过亲身感受历史岁月,唱响前辈们跨越时空的呐喊,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感受奔流不息的黄河精神,学习延安时期灿烂的文艺成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深远影响。

  土窑蔓草挂屋檐,古树石碑赤帜鲜。下午,实践队员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延讲话精神,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党婕睿为大家生动形象地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充满激情岁月的红色故事,分享与习近平总书记来延视察时的交流心得。步入中央大礼堂,实践队员怀着敬仰之心,彻底融进到这段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中国前途命运的光辉历史中。实践队员时而驻足观看书籍、画册、照片等珍贵文物,时而目光被痕迹斑斑的步枪、大刀、火炮深深吸引,用心体悟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此的艰苦生活,他们为了人民呕心沥血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伟人的生活环境后,实践成员深入体会交流革命先烈的艰苦历程,深知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青年人应该勇担使命,延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晚上,实践队员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实践队开展座谈会,大家围绕如何将实践内容落到实处、成果呈现形式、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座谈,探讨实践工作新思路、新做法,积极探索推进红色文化与现代技术相互促进融合的路径方法。座谈交流气氛热烈,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实践队之间的信息交流。

  往昔岁月峥嵘,未来任重道远。实践队员重温延安璀璨历史,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希望实践队员能够做好革命精神传承者,当好新时代的奋进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将延安精神一脉相传。

  (审核 张雪)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