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计算机】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邂逅汉字之美,点亮思政课堂

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高宇 王军 马政耀 朱苡然   发布日期:2023-07-08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赴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为期5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传递青春力量。

  正值七月盛夏时,实践出征恰需行。聊城大学“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提供语言文化宣传帮扶,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5日上午启程,历经1270公里,历时36个小时,聊城大学“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顺利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在一路的长途跋涉中,服务队成员就本次社会实践的开展进行讨论,为顺利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了保障。

  7月7日上午,服务队成员到达西堡镇人民政府,于镇政府开展交流座谈会,西堡镇党委书记商志刚、西堡镇中心学校校长张有财、西堡镇党委副书记刘玉、西堡村党支部书记丁平及聊城大学“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全体队员参加会议。会上,商志刚一一介绍了家乡的普通话水平和推普现状,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重点交流了当地居民的普通话运用情况。并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以项目汇聚能人,以能人助推发展”的建设理念。服务队指导老师李佳雯对西堡镇各位领导的热情相待与工作支持表示真挚的感谢。参会成员围绕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可以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供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将推普知识和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服务队成员们结合座谈会调研实际,策划并开展“字字有蕴系列微课堂”“说好普通话闯关比赛”“书香满中华——读书活动”等主题推普教学活动。在第一天的志愿服务中,服务队以西堡镇中心学校高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字字有蕴’微课堂第一期”,服务队成员高昌岩将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的特点融入普通话教学,在为乡村振兴发展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同时,通过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强化育人效果。在“说好普通话闯关比赛”活动中,服务队成员朱苡然通过诗词接龙和绕口令,锻炼学生们的动口动脑能力,提升他们学习、使用、传播普通话的热情,让同学们在学习和娱乐中充分领略普通话的魅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普”的形式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过程中,服务队成员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同学们就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向服务队成员们提出疑问,服务队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解答。服务队成员刘绪豪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平台,引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又注重分享前沿科技,提升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强化数字赋能,不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服务队成员刘文硕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能力,向同学们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通过演示简单的编程运行不断激发同学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助力推普行动。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峥嵘岁月只争朝夕。在此次推普活动中,服务队队员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服务队的专业优势,帮助青少年儿童、民族群众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以青春之力量、青春之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在推普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的作为。

(审核 杨磊)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