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汤硕 万少儒 谢晋标 赵兴原 发布日期:2023-07-09
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入了解延安红色资源现状,7月9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延安寻迹行 辉煌百年路”实践服务队齐赴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宝塔山,汲取先辈力量,让延安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历史辉煌足迹现,实践队员红墙前。沿着台阶进入旧址,实践队员通过看实物、听史实、接受现场沉浸式教学,先后参观了会议室和简史陈列,深入领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政权、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光辉历史,充分调研记录旧址内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为实践成果展示做足准备。走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翻阅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卷,开启的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感悟的是一种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实践队员深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深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后要励精图治,拼搏进取,以青春之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随后,实践队员对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部分游客进行采访,以延安“互联网+旅游”发展、延安红色精神传承现状为主题,以当代新青年宽阔的视野为立足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行动。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记录被采访者的一言一语,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并了解到延安是发展红色教育的重要之地,在国内和国外拥有着广大的知名度,但延安红色旅游地大多是展览性的旧址,展示内容主要是历史事件的书面介绍和旧物展示,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容易视觉疲劳,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把游客意见汇聚到调研报告中,结合专业知识,用实际行动推动延安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更加坚定担当起延安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见证者、参与者的决心。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实践队员前往宝塔山,探寻灯光秀这场融合新技术的视听盛宴。宝塔山灯光秀将实景、音乐和灯光融为一体,利用山体和塔体进行灯光表演,在《延安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保卫黄河》等歌曲声中,依次描绘出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了中共中央在延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实践队员凝望历史,默默感受革命先辈的付出与牺牲,共怀先贤情,将延安革命精神与伟大中国梦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实践队员将永远铭记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老而鲜活的城市,永远铭记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的伟大足迹,在他们的激励下奋勇前行、接续奋斗,学习宣传红色文化,继承弘扬延安精神,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用担当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华章。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