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高宇 王军 朱苡然 马政耀 发布日期:2023-07-12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推进推普工作,7月11日,聊城大学“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走进西堡村,深入了解该村脱贫攻坚的有效成果,近距离感受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成果,学习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引领乡村振兴的方法与经验,将推普工作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
上午,服务队前往西堡村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奶牛养殖基地,服务队成员看到了现代化的采奶设施和先进的智能大数据系统管理模式,品尝了当地特色的乳制品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镇党委组织委员马海燕在参观过程中讲到,目前奶牛场的固定工人共有百人,给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西堡镇的经济发展。同时,西堡镇因地制宜,积极借鉴东部地区奶牛养殖经验,改变奶牛养殖场内配建室外运动场的传统模式,并且从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引入先进技术手段,致力于打造青海省内乃至整个西部最先进的乳牛养殖场。随后,服务队在奶牛养殖基地会议室开展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座谈会,西堡镇党委书记商志刚、镇党委组织委员马海燕、西堡农稷协作建设有效公司董事长巨秀莲、奶牛养殖基地厂长赵福成以及“同音筑梦”E推普服务队全体成员参会。商志刚对近两天的参观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西堡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借助东西部合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带领西堡镇走向繁荣。赵福成向服务队介绍了奶牛养殖基地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进程,并提出目前奶牛养殖需要克服的问题是昼夜温差大,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来防止突然的降温。通过集体讨论,服务队了解到当地村民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是西堡镇产业创新发展的限制条件,服务队的推普工作让他们再次意识到推普的重要性。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和提升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供语言文化宣传帮扶、增强农民整体素质和自信心,便于发达地区更先进的技术等要素进入乡村,促进产业的升级。
下午,服务队在马海燕的带领下来到当地的火锅食材加工厂和扶贫车间进行参观。参观期间,服务队成员了解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流程,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产业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从种植养殖到销售解困,从奶制品、青海特色米面制品、火锅食材、农产品等各类精深加工产品带来“商机”再到树立绿色有机品牌,已形成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的发展形态。随后,服务队成员与工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一对一的普通话纠正与教学,并且分发推普宣传页、张贴宣传海报。工人们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自己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一定会多多学习、练习。希望本次的推普工作能够帮助工人们打开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以促进产业不断更新。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他们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加强农村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能够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在未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