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木板上的传承调研队”开展“寻觅古楼深处,探历史遗留之美”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郭天乐   发布日期:2023-07-04

  2023年7月1日至3日,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运营中心“木版上的传承”调研队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以及木版年画研究会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寻觅古楼深处,探历史遗留之美”。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守护者”是被大家称作“年画痴”老人徐秀贞。退休十余年来,她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木版年画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上,为聊城市民间艺术守住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徐馆长带领成员们参观了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展品进行观赏研究,成员们了解到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历史文化悠久,制作工艺考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徐馆长说,东昌府木版年画当年盛极一时,但抵不过时代的变化,手艺濒临失传,虽然政府也极力宣传年画文化,但是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依旧薄弱。成员们对此倍感痛心,纷纷表示要努力将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宣传下去,让更多人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艺术之美与文化韵味。

  随后,徐馆长向成员们展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木版年画的起稿、刻版、印刷、开脸、上色等基本环节。绘画过程中,徐馆长用湿毛巾敷在刻板上,让湿气浸入,墨才能晕的更好,然后是对版、摸版,让纸张和刻版轮廓契合,待对准后掀起画纸,在刻版上刷上颜色,再将画纸印上,并用刷子在纸上来回刷几下,图案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纸上。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成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内在魅力,体现了成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有利于加强成员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感悟

  王菁:东昌府木版年画是东昌府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现象的历史积淀,有着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民族传统造型艺术方面,它又是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石刻线画、宗教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延续。 我们应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新媒体,使木版年画等非遗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刘民博:手艺是历史的印记,也是文明的记忆,凝聚着民间的智慧与审美情趣。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逐渐重视,木版年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价值与表现手法都对现代设计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出发对其价值进行发掘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张新菲:为了更好的领略东昌府木版画的风采,我们团队一起前往聊城古城木版画博物馆参观,了解到东昌府木版年画曾与杨家埠年画一起享誉盛名,是山东木版年画的两大体系,东昌府木版年画承载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气息,折射了历史长河中的东昌府兴衰。东昌府由于黄河改道、运河堵塞等原因渐渐衰落,东昌府木版年画也渐渐埋没于民间。它是属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一种,我们应加强宣传。在设计年画时用现代潮流插画的手法去创作,使人物形象更加有活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可以赋子产品更多的功能价值,更能使其广大民众所接受,也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