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岳珍珠 发布日期:2023-07-27
为宣传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拓宽非遗保护的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兴趣度与关注度,7月25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品味京剧脸谱,感悟非遗之美”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围绕京剧技艺展开,弘扬国粹文化。活动伊始,志愿者向群众详细介绍了京剧的传承历史、生旦净丑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知识。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艺人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在志愿者的讲解下,群众对京剧的历史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随后,志愿者通过制作的脸谱书,向群众介绍京剧中脸谱的色彩、谱式等更为具体的内容。脸谱起源于面具,直接将图形画在表演者的脸上,京剧中的脸谱一共有十几种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金、银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帮助观众在观看京剧时对人物性格有更直观地了解。另外,为帮助群众深刻感受京剧的特色,志愿者向群众播放了经典京剧曲目,在动听的曲目中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志愿者结合京剧的发展特色和概括,对非遗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美好展望。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帮助群众近距离学习国粹京剧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审核 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