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忆旧时传统节日 焕发非遗新风采”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岳珍珠   发布日期:2023-08-03

  心手传承,鲜活匠艺。非遗技艺是各民族、各地区的独特文化财富,是一种文化教育。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促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8月2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忆旧时传统节日,焕发非遗新风采”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所制作的非遗时间轴向群众介绍非遗技艺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宣讲向群众讲解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之间的故事。讲述过程中,为帮助群众进一步理解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联系,志愿者以端午节为例,介绍了端午节习俗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首个跻身“世界级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民俗蕴含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地域特色。龙舟竞渡,百舸争流;五色香囊,尊礼祈福;多味粽子,纪念祝福。端午节民俗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随后,志愿者随机寻访社区群众,企图探寻他们儿时记忆中传统节日的样子。在寻访过程中,志愿者与群众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很多群众表示,近年来许多节日的民俗纷纷娱乐化,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民俗节日观念淡化,传统民俗正逐渐消失。在志愿者的讲解下,群众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民俗文化所面临的现状。最后,志愿者呼吁大家要重拾传统节日中的非遗元素,感受传统节日中的非遗色彩,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非遗文化,同时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习俗及其优秀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审核 辛超)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