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汤硕 高宇 马政耀 发布日期:2023-08-03
为引导广大青年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7月31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E农行动”实践队前往临沂市兰陵县开展电商助农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具体实施路径,为数商兴农提供青年思路、贡献青年力量。
数字赋能新机遇,电商助农焕生机。活动前期,实践队员商讨、确认本次实践调研的工作概况、行前准备、实践过程、成果要求、队内分工等事项,详细梳理调研过程以及访谈内容,强调前期筹备、出发到实践地、调研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调研走访,为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电商引领促转型,探索助农新路径。实践队员走进兰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感受兰陵县在电商政策扶持下抓住时代红利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负责人的讲解下,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到兰陵县对于电子商务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兴农措施,对兰陵县“四雁工程”的具体实施方式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参观电商人才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时,实践队员与负责人相谈融洽,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组织过程、课程内容以及开设方式展开讨论,熟悉电商人才、直播达人孵化的一系列流程,感受电商助农增收的实际成果。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会,就兰陵县的电商建立历程、电商政策导向、电商商业模式、电商发展优势、电商服务成果开展讨论,对兰陵县电商服务进乡村的品牌营销、人才孵化、物流仓储、商品配送等业务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负责人讲到,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持续渲染和熏陶的过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众面不够广,只能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打造“点、线、面”一体化来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电商行业中,同时负责人也表示欢迎大学生返乡创业,发挥带头作为,为电商助农做出贡献。
实践队员前往山东沂蒙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探询企业在入驻兰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后的孵化过程,汲取企业成功经验。该公司以弘扬非遗传承、宣传兰陵文化、推广沂蒙产品为宗旨,助力兰陵特色商品的线上销售。实践队走进公司直播间,实地观察“沂河桥”红薯粉条的产品特色和销售方式,了解非遗产品的开发目的以及优质产品供应链的打造过程,深入剖析当前电商直播发展情况,对带货主播的引流、遴选有了初步的认知,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建议。
立足本土特色,助推乡村经济。实践队赴大仲村镇电商服务中心调研当地电商平台、预制菜基地的具体发展情况。实践队员在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依次参观该中心的商品展示台、预制菜展区、直播培训间、“乡村振兴大讲堂”等特色项目,探索大仲村镇创新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的电商服务平台新模式的实施路径,了解当地“产-销-供”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深挖农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讲好兰陵故事。实践队与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建开展座谈会,听取负责人关于本地特色产品、预制菜销售运作、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等情况的介绍,共同商讨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的发展前景。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认识到电商直播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领悟到科技惠农、志愿助农的重要意义,明确到身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践队员将走进乡村田野,实地调研农村电商发展情况,为当地的电商实施路径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