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旅鸣凤”志愿服务队调研之产业振兴

来源:聊城大学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赵亿   发布日期:2023-08-18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为深入学习共同富裕的乡镇样板发展模式,深刻体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践课堂,8月7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旅鸣凤”志愿服务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艳阳之下,“聊城大学”四个大字明光烁亮,队员们也穿戴整齐,满怀期待地踏上此次文旅之行。

  为深入了解凤阳县旅游产业发展状况,队员们率先来到狼巷迷谷风景区进行调研。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凤阳县景区调研表,队员们围绕狼巷迷谷的周边环境、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及服务情况等方面展开调研。在游览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凤阳人民的热情好客深深吸引,也细心记下发现的问题。8月8日,队员们随车前往凤阳县大庙镇薛李村调研大球盖菇生态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该项目开展“夏季种植西瓜+冬季养殖‘大球盖菇’蘑菇+农业种植废弃物利用”绿色种植循环农业试点建设,起到改善农业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在薛李村村委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到菌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薛李村党总支书记李德传向大家介绍种植赤松茸的过程及成果。安徽科技学院何华奇教授向队员们详细讲解种植食用菌的重要意义、栽培过程和循环农业模式。队员们也认真学习,获益良多。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安徽科技学院薛李村博士科技工作站。博士科技工作站的科普展厅展示出正在生长的食用菌和展示标本,队员们边讨论边询问,得知菌种来源于周边企业的科技车间,而且企业与村委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参观结束后,薛李村村民邀请队员们品尝菌菇地收获的“甜王六号”西瓜,甜脆的口感得到大家一致好评,队员们深切的感受到薛李村新型农业项目的良好成效。随后,队员们抵达小岗村考察调研新型产业。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下,队员们首先来到安徽省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严格甄选全球原料,引进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加“善拼会赢”的闽南精神,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推动小岗村经济发展。接下来,队员们前往凯盛浩丰(小岗)智慧农业产业园。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该项目不仅是安徽省最大的智能化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还是安徽省现代设施农业的推广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传承小岗村改革精神,发挥带动农业产业振兴的作用。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采用当前国际最先进技术的半封闭型连栋玻璃温室,深入了解凯盛浩丰自创品牌“绿行者®”和“一颗大TM”,学习真正高效健康的农业种植方式,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的奥秘。最后,队员们来到小岗村委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滁英智汇+”青年智库成员代表面对面交流研讨。队员郭佳璐代表服务队进行发言,分享交流山东省各地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对于此次农村产业振兴调研活动的收获与感想,表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的坚定决心。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责任属于青年。走近乡村和助力振兴是青年的使命。聊城大学“文旅鸣凤”志愿服务队始终贯彻这一理念,凭借青年之热血与智慧,深入调研学习凤阳县乡村产业振兴项目,竭智尽能,踵之以行,坚定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的决心与信心!

(审核 辛超)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