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柯懿 发布日期:2023-08-1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中多有体现,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为深入学习乡村文化振兴成果,感受多彩文化魅力,8月11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旅鸣凤”志愿服务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就当地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情况展开调研。
乡村振兴看小岗,改革精神再出发。服务队一行首先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共同感受红色文化,探寻红色记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服务队队员们认真观看大包干纪念馆“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6个展区的内容,了解大包干起源与发展的辉煌历史,以及小岗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蓝图。队员们深知“大包干精神”对新时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队员们来到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明皇陵,睹明朝考古旧址,赏凤阳历史余韵。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热切交流,互相学习。同时,服务队队员也发挥所长,同过往游客交流明皇陵的相关历史。紧接着,队员们前往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入探寻凤阳历史文化。明中都是明初第一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曾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近年来,随着遗址公园建设和考古工作的开展,这座曾经被遗忘的城址正在重新焕发生机。接下来,服务队一行抵达凤阳县文化馆。在这里,队员们以参观考察、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凤阳花鼓、凤阳凤画等凤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凤画作为一张特色名片,让大家体会到传统工艺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老师们在现场展示的精彩花鼓舞表演,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凤阳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自信。最后,队员们来到凤阳县博物馆,感受凤阳深厚历史文化的演绎发展和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魅力。在义务讲解员孙家林的讲解和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博物馆历史文化厅、钟离厅和中都厅所陈列展览的文物,了解了凤阳凤画的创作特点及发展过程,深切地感受到凤阳所承载着的历史与辉煌。在这里,队员们看到凤阳县博物馆和非遗传承人在对凤阳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性传承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贡献,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实践调研与追溯历史的重要性。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砥砺初心。通过本次调研,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旅鸣凤”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充分了解了凤阳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切实了解地方文化特点,进一步研究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审核 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