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欢声‘孝’语”志愿服务队携爱启航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赵亿   发布日期:2023-08-18

  文明汇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9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欢声‘孝’语”志愿服务队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楼南社区“红领巾学堂”暑期爱心托管班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支教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向托管班中的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老爱亲思想的专题培训。他们借助传统文化的孝道的故事,向未成年人宣传优秀的孝道文化。志愿者扬弃“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内容,向小朋友们讲解董永卖身葬父和黄香温席的正能量故事,并把身边的典型事例融入孝行教育活动。通过绘画“孝顺图”以及情景演绎“黄香温席”故事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加深小朋友们对孝文化的理解,让小朋友们纷纷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随后,志愿者们从大家所熟知的“小岗精神”入手,为小朋友们送去一场家门口的红色课堂。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解大包干从酝酿、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分享服务队走进凤阳县大包干纪念馆的见闻和感受。同时,通过故事宣讲、红歌联唱、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小朋友们学习历史上的红色文化。接下来,志愿者们开展民俗文化课程,向小朋友们讲解凤阳当地及聊城的独特民俗文化。他们从凤阳花鼓切入,借助相关影视资料,向小朋友们讲解花鼓的来历及发展过程,以此呈现凤阳花鼓的基本特点。而后,他们向小朋友们展示色彩绚丽的凤阳凤画,并邀请小朋友们上台发言,讲述自己对凤阳凤画的理解。最后,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介绍聊城的部分民俗文化,例如东昌葫芦、木版年画、民间剪纸等,意在宣传聊城民俗文化,激发小朋友们对聊城民俗的兴趣。活动最后,志愿者们教授小朋友们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例如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和朝代歌。小朋友们兴趣盎然,认真学习朝代歌,并积极向老师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志愿者们也通过朝代歌,带领小朋友们制作历史朝代时间轴,让小朋友们在兴趣中感受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本次支教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加深了小朋友们对中华优秀孝道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及历史常识的认识,还让志愿者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助力未成年人成长圆梦,为志愿服务队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指明方向。

(审核 辛超)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