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王宝泽 发布日期:2023-08-21
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多元的民族文化,切身体会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8月20日,生命科学学院“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服务队于东校区2#405开展“风俗习惯相交流,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交流会。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交流会以分享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为主题,以民族风俗的背景、现实状况、发展过程与意义四个方面为主要交流内容,旨在搭建各民族团结沟通的桥梁。同学们在志愿者的调动与组织下,热情地分享起各自独特的民族风俗。白族同学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在苍山洱海之间诞生的白族民歌,歌曲以神话故事为题,歌颂美丽的自然,仿佛大理的微风给同学们心中带去一丝清凉;来自四川的彝族同学利用演示文稿展示了凉山彝寨的美景,带大家欣赏火把节的盛况的同时体会彝族人民的热情,还一同学习了彝族的文字与优美的民谣;土家族的同学讲述了土家族节日中专属于牛的节日,他们将四月十八日定为牛的生日,为牛加餐,让牛休息,这是从事农耕的土家族自古养成的爱护耕牛、尊重耕牛的传统。民族风俗文化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传承和弘扬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同学们介绍自己民族特色和讲述对本次交流会感受的愉悦氛围中,本次活动渐渐进入了尾声。同学们一致认为,交流会内容丰富,为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宣传,加强了对于少数民族同学的关心与关注,为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贡献力量,更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审核 李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