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魏志鹏 张程程 发布日期:2024-02-21
传统农历显魅力,民俗文化展风采。为传承传统农历文化,增强群众弘扬民俗文化的意义,激发群众学习经典文化、传承民族技艺的热情,1月12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金水湖公园举办“习传统农历,识民俗文化”活动。
“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此,志愿者就农历主题展板,详细向群众讲解农历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农历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农民根据农历的指导去种植粮食作物,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农历与民俗文化的深入联系。农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随后,为进一步加深群众对农历的认识,志愿者邀请群众一同歌唱“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公园之中,现场氛围其乐融融。紧接着,志愿者以海报中的传统农历设计为引,向群众讲述传承千年的传统农历文化。志愿者指出,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融合了天文、气象和农业时令的知识。它不仅包括二十四节气、月份和闰月,还能够精确反映月相变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活动最后,志愿者鼓励现场群众传承传统农历文化,以传统农历为媒介,感悟民俗艺术,将弘扬民俗文化内化于心,进一步推动传统农历的可持续发展。
农历文化璀璨,民俗艺术辉煌。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传统农历的了解,还能够让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的魅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推动文明社会建设。
(审核员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