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陈梦瑶 秦洪雨 发布日期:2024-02-05
为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热爱,增进同学们对传统建筑的了解,培养居民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自觉,2月3日,生命科学学院聊城大学“乡音行者”家乡发展调研服务队于聊城市古城举办“乘历史隧道,感时光变迁”活动。
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有何意义?”“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如何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和谐生存?”,“乡音行者”家乡发展调研服务队经过采访调研、实地考察、分析总结,为聊城古城建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动首先,志愿者前往古城文化区进行走访调查。团队成员通过采访环卫工人、古城商贾、旅游者,向他们了解了古城文化街的历史与现今的保护措施,并向他们寻求关于家乡发展的建议。受采访者认为,几十年来,自己的家乡日益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但古城的旅游业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为此,居民也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如支持车辆开入城区,在博物馆中安排专业解说员等,使游客们深入了解古城文化底蕴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与便利。随后,志愿者们深入古城文化街道,详细调查了聊城遗址目前的发掘情况、保护措施,深切体会文物在岁月流转间带来的奇妙感受。最后,志愿者们结合线上搜索、线下调查情况,针对古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特色文化演出、打造城市烟火气等方法吸引各地游客,体现古城风采。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古城文化价值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宣传古城文化的积极性,促使“古城人人可导游”成为现实。
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文化发展的了解,而且提高了居民们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促进古城旅游业不断成熟贡献力量。
(审核 李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