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传承面人文化,指尖桦然成花”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邱皓臻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01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5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泰安市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举办“传承面人文化 指尖桦然成花”活动。

  一块面团,一种教育,一种传承。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从可食用的民俗面花花,到走街串巷的捏面人,再到如今传统与现代相融的面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志愿者们借助绘制的精美展板,向群众初步介绍捏面人的由来,讲解捏面人的方法和基本技巧,强调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志愿者们利用现有材料向群众展示捏面人的详细过程,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志愿者们根据所需,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小小的面塑,让艺术通过这种方式从我们的指尖传递到心灵,让群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作品完成后,志愿者们与群众互相欣赏并介绍自己制作的面人形象,或取材于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人物,或各类花鸟鱼虫,一个个生动造型栩栩如生。大家纷纷表示在制作过程中深深感受到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感悟到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巧手捏面人,指尖传文化。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让群众“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捏面人的独特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与爱,而且有利于让面人技艺在热闹的市井烟火升腾之处焕发生机,真正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助力活态传承。

(审核 尤姗姗)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