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邱皓臻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01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木版年画技艺,7月17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遇见非遗文化,传承指尖艺术”活动。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木版年画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志愿者们依托制作精美的木版年画知识卡片,利用一个个不同的图案向群众展现木版年画的传说、故事、线条等,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制作技巧以及特点。年画是国人春节期间用来装饰生活环境的一种装饰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早期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随即,志愿者们带领群众进一步欣赏精美的木版年画作品,有开封朱仙镇的代表作《松鹤延年》,有天津杨柳青的特色木版年画《五子夺莲》,也有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代表作《福寿三多》,这些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生动,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同时,志愿者在工作人员的教授下,开始尝试制作木版年画,在木质的版面上勾勒出线条,用颜料描绘出生动的图案,体会着传统工艺的严谨与匠心独运。他们专注的眼神、稳健的动作,无不体现对非遗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大家在欢笑与实践中领悟到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在创新与传承间找到连接古今的桥梁。在交流与分享环节,大家纷纷表示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者的不易,意识到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既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传承木版年画的独特技艺,感受到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还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普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
(审核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