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历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非遗纸香 苞‘笼’万象”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邱皓臻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02

  为提升儿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其参与传统手工艺的热情,培养文化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7月19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社区举办“非遗纸香,苞‘笼’万象”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灯笼被赋予吉祥、好运、美满、希望等美好的寓意,每当春节、元宵来临之际,我们总会习惯于高挂灯笼,祈愿团圆。志愿者们依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精美知识卡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儿童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绘灯笼的相关知识,包括发展历史、制作方法以及代表意义等。志愿者同时强调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让儿童更清晰透彻地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随即,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将纸灯笼、花草标本、胶水、颜料、画笔等制作材料发给大家后,儿童们充分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制作自己专属的手工灯笼。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仿佛与家人团圆的幻影交叠,一盏盏精美的手工灯笼得以诞生,宛如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它们或圆润、或扁长、或繁复、或简约,美不胜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制作完成后,志愿者们热情邀请孩子们讲解自己制作灯笼的创意来源、制作过程等,并鼓励大家互相分享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亲手制作灯笼,感受到手绘灯笼的美妙与神奇,深刻意识到每一个成功的灯笼背后,都凝聚着匠人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让大家深入了解灯笼的文化内涵,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且有利于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学习非遗技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 尤姗姗)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