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邱皓臻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03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7月21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非遗润民心,文化永传承”活动。
非遗文化遗产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志愿者们率先利用作品展示等方式,向居民们介绍中华民族剪纸、纸扎染、皮影戏、泥塑等丰富的民俗文化,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随即,志愿者们以剪纸为例,向居民们介绍其蕴含的非遗文化。志愿者们强调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载体,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教化、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居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剪纸的技巧,一边亲手实践,在精心“雕琢”下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作品逐渐成形。居民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表示通过志愿者们热情细心的讲解,不仅对非遗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还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而且有利于扩大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审核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