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董楷文 李月 发布日期:2024-08-25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自己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赓续红色长征精神,学习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更好推动新时代人民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近日,聊城大学“星火接力,砥砺‘黔’行”志愿服务队赴贵州省遵义市开展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服务队成员学习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并走进社区开展调研访谈和暑假课堂,还到田间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服务队成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在行动中播撒了星星之火,推动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
一、“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红色遗址忆长征
7月24日上午,服务队成员到达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的遵义会议会址开展参观活动。遵义会议是由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在当时严峻情形下,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根据黎平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下,召开的为挽救党和红军生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服务队由薛晓宇老师和尤姗姗老师共同领导组织活动。到达馆内后,首先,尤姗姗老师向成员们讲解了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接着,服务队成员和老师分别进行参观学习。服务队成员按照时间顺序,参观了遵义会议的背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会议的重要参加人员、遵义会议后其他地方党组织采取的措施等展厅,全面了解到遵义会议发生的前因后果。服务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长征过程,体会到了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7月24日下午,服务队成员来到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主要作为刘伯承和陈云办公居住的场所。通过亲身到访革命先烈的住室,服务队成员表示仿佛可以看见他们当年在房间内为共产党革命事业埋头奋斗的坚毅身影。通过对司令部旧址中先辈们工作、休息地方的参观,服务队成员表示:虽然司令部存在的时间短暂,但对于当时的共产党人来说却具有深刻意义。
随后,服务队来到了位于习水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进行活动。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中,通过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解,配合着全面清晰的电子地图,服务队成员不仅了解到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路线,更感受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非凡智慧。在烈士陵园中,队员们清扫墓碑,向红军长征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表达敬意。
经过参观学习,队员们利用实物资料、图片以及讲解员们的讲解补充了自身原本不熟悉的长征历史知识,更在亲身参观中,深刻体悟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英勇斗争的长征精神,激发了队员们赓续长征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郑场镇劳动教育综合基地
7月25日上午,服务队队员来到郑场镇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中的农耕文化教育馆,展馆呈现了中国长期的农耕文化,以及中国红色道路引领下的农业变化。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珍贵的实物展品,带领服务队队员穿越时空,亲历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借助馆内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解说,服务队队员深入了解农作工具并学习相关农业知识,不仅感受到人民寄予土地和农作物的丰沛感情,还深深体悟到了劳动之美,明确了实践出真知的正确内涵。
7月25日下午,服务队队员转身一变,成为了“田园巧匠”,亲身体验耕作。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认真辨认杂草与红薯苗,小心翼翼地将杂草连根拔起。起初,有些队员对区分杂草与红薯苗感到困难,工作人员带领队员通过叶子和植物的生长形态来判断,多次实验和交流经验后,队员们迅速掌握技巧,操作逐渐熟练。这种劳动体验,让服务队队员深刻理解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学会了尊重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粮食。劳动中的坚持与努力,也让服务队队员更加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有效培养了服务队队员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
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服务队队员与遵义医科大学的服务队队员一起准备晚餐。队员们协作分工、团结合作,做出了一道道极具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晚餐结束后,队员们主动承担起厨具清洁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部分人员清洗锅碗瓢盆,其余人则擦拭桌面与地板,整个厨房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焕发整洁的光彩。这一环节的开展不仅有效锻炼了队员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队员们对于长征精神中的团队合作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落于实践,深刻体悟到了长征精神中的集体主义思想,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及团队的重要性。
队员们开展简短的总结分享会,他们相互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农耕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本次郑场镇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通过参观学习、体验农耕及团队烹饪三个环节的设置,不仅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还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了劳动的价值和长征精神的真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服务队队员将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积极践行实事求是的遵义精神,弘扬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求真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更好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7月26日、27日,服务队成员先后来到虹桥社区和东风湖社区开展调研活动。
服务队成员深入社区,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场以“长征精神传承与发扬现状”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服务队成员通过邀请社区内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职业背景的社区居民,引导他们思考对于当今长征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对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日常生活中接触长征精神传播的渠道及其对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实际影响力等问题,从而更加深刻了解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情况。调研过程中,服务队成员采用了多样化的方式,不仅设计了详细全面的调查问卷以量化分析不同群体对长征精神的了解程度,还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来了解社区居民对长征精神认知。通过实事求是的实地调研,服务队员收集到丰富可靠的一手资料,为准确描绘长征精神在社区乃至更广泛社会层面的传承图景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红色课堂传精神
服务队分别于7月25日和7月29日来到了虹桥社区和习水县东风湖社区的童伴之家开展了暑假课堂活动。课堂内容以长征中的红色故事作为讲解的主要内容,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红军在长征以及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的革命故事。课堂上,队员们巧妙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将曾经存在于书本上的历史事件,转化为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的画面。在讲解的过程中,队员们还穿插了互动环节,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孩子们的疑问,队员们总是耐心解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逻辑梳理得清晰明了。
随后,服务队队员播放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深化他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在场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课堂,不仅知晓了长征的英雄事迹,更深刻领悟了波澜壮阔的长征精神。
本次实践活动的进行,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起点,标志着对革命历史的深刻铭记与对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承。聊城大学“星火接力,砥砺‘黔’行”志愿服务队作为新时代的青春力量,脚踏实地,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的实践调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长征精神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着服务队成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赓续伟大长征精神。服务队成员将始终把这份红色记忆镌刻在心,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长征精神,传承革命精神,书写属于青春一代的篇章。
(审核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