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齐学慧 燕雪怡 发布日期:2024-08-16
为了掌握社会民生福祉的实际情况,找出影响社会福祉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改善社会福祉的政策提供依据,助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整体的福祉水平,7月25日至8月15日,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3级02班团支部幸福探秘队分别于聊城、滨州、菏泽等8个地方开展“洞察民生,共筑福祉”社会调研活动,张婷婷为本次活动的指导教师。
在本次活动中,共有十四位践行者深入基层,对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公众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与这些群众的深入交流,他们不仅发掘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而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医疗保障水平方面
在遵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深化之下,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已显著拓宽,保障程度也有所增强。尽管如此,当前依然存在着部分群体未能纳入医保覆盖范围、重大疾病保障尚显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保制度,提升保障能力,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医疗服务能够公平且高效地向全民提供,从而有效提升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在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包括公平性、实用性、和谐性以及保障性;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但是忽略了少数特殊群体,所以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仍需改进;大多数人认为当前养老范围有限,虽然能满足基本需求,但仍有待提高;经调查,失业保险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对提高失业保险作用的呼声很大,希望可以提高发放标准和期限。
教育资源和质量方面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城镇与乡村在教育资源配备上呈现出悬殊之态。都市中的学校享有最为前沿的教学设施和充裕的图书资源,相反,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老化、资源贫乏。此外,优质教师更倾向于在都市任教,导致乡村地区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就此问题,实践者建议政府加大对边远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注入,对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同时提升教师薪酬福利,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有效缩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环境保护方面
在关于居住环境的社会调研中,极大多数人都对小区的居住环境较为满意,只有部分方面需要改进,小部分人认为小区环境有较大改进,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绿化率的提升以及社区安全的强化。同期,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空气品质问题依然严峻,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和扩展环保治理行动。
社会特殊人群保护方面
通过与居民的深度访谈,实践者们得知,尽管政府通过培训和援助推动残疾人就业,但他们仍面临多重障碍。建议增加就业服务和反歧视宣传,以建立包容的就业环境。居民认可政府为孤儿提供的生活和教育支持,但也指出孤儿需要更多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关注。因此,呼吁加强孤儿福利监管并鼓励社会参与关爱活动。
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民生的现状、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案例。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社会民生福祉的调研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审核 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