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陆一鸣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29
同音共鸣华夏梦,共语齐心九州情。为加强全国各地民众的语言交流与文化认同,增进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7月14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举办“九州皆同音,推普助复兴”活动。
普通话的普及是消除方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的重要途径,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凝聚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志愿者们聚集在古城内的主要步行街上,他们身穿统一的服装,手持简单的采访设备和道具,共同商讨、准备开始采访。期间,志愿者们分成小组,各自寻找愿意接受采访的市民。一位志愿者走到一对年轻情侣面前,用清晰的标准普通话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在情侣表示愿意接受采访意愿后,志愿者便提出几个关于日常生活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用普通话回答。在另一处,几位志愿者在公园的长椅旁找到几位休息的老年人。他们耐心地向老人们解释活动的目的,并询问他们对普通话的看法。老人们虽然发音略显生疏,但都乐意用普通话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整个下午,志愿者们在街头巷尾忙碌着,与不同年龄、背景的市民交谈,并记录下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见证普通话在不同人群中的普及程度。随着太阳渐渐西沉,志愿者们整理好资料,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
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凝聚力。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既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提升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审核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