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陆一鸣 吴璇 发布日期:2024-08-29
标准音韵传天下,心灵沟通达四海。为提高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误解和沟通成本,减少因语言差异带来的社会隔阂,7月14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月季公园举办“说好普通话,沟通无界限”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普通话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对促进文化交融有着重要作用。在现场群众的一片欢声笑语中,普通话接力赛正式拉开帷幕。首先,志愿者们将参与活动的群众分为五个小组,接着为每个小组准备若干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成语、谚语或是常用的四字词语。这些词汇涵盖日常生活、历史典故等多个方面,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志愿者向所有参赛者详细解释规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成员从一堆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然后用普通话描述卡片上的内容,但不能直接说出那个词,时间限制为一分钟。在第一位成员描述完毕后,下一位成员需要在30秒内猜出正确答案,并用普通话重复一遍该词汇。随着比赛的进行,现场气氛愈发激烈。有的选手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原本晦涩的成语变得生动易懂;有的则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每当一个难关被攻克,小组成员们都会激动地击掌庆祝,而当遇到瓶颈时,大家又会齐心协力,共同寻找解决之道。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各个小组陆续完成任务。虽然成绩有高有低,但每位参与者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普通话的魅力,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
普通话架起沟通桥,心灵话连结友谊链。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此外,普通话的普及使得公共服务更加高效,这也有利于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提供更加统一和标准化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审核 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