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徐楷博 王江勇 何鋆潇 发布日期:2024-09-02
为了解光岳楼的修缮历史,提高对古建筑的关注和认识,8月25日,建筑工程学院踏古寻韵服务队于光岳楼开展“寻韵光岳,修缮至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首先针对光岳楼周边居民开展实地调研,探寻光岳楼建筑构造细节和历史变迁,以及光岳楼的保护修缮情况。实践队员了解到,历史上,光岳楼每隔50年左右就会进行一次大的修缮,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对光岳楼进行了多次维修,其中1984年至1985年的全面维修规模最大,而且修缮过程要遵循“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随后,实践队员对光岳楼进行细致观察,全面了解这座古建筑的风貌、结构、材质等特质,并进行详细记录。此外,实践队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传统的加固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古建筑,但往往会对建筑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实践队员结合古建筑砌体灰缝微生物基混合浆液灌浆试验,优选微生物基混合浆液灰缝灌浆最优参数,研究微生物矿化砂浆宏微观力学特性,为古建筑砌体结构安全性能提升及微生物矿化砂浆推广应用贡献智慧。
传承古建风华,守护历史根脉。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光岳楼的构造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实践队员对延续历史文脉责任感,为保护古建筑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刘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