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文学院 作者:杨婉宁 魏青坤 王馨 宋佳萱 发布日期:2024-09-02
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情形,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案例,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7月15日至8月20日,聊城大学文学院寻访非遗实践队于山东各地市开展“非遗文化焕新生——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调研活动。
踏足非遗之土 亲触文化脉搏
实践队队员们认真走访参观各类非遗展览,在剪纸艺术中感受刀尖下的细腻与灵动,在油纸伞制作现场领略匠师手中的雅致与古朴,在皮艺工坊亲手触摸皮革的坚韧与温润。队员们深入非遗一线,亲身体验并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之中,深刻领悟其独特韵味与历史底蕴,从而更加坚定传承与弘扬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
共话非遗风采 同绘智慧长卷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齐聚一堂,就各自在探索山东非遗文化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进行深入交流,汇聚起来自不同地市、不同领域的非遗见解,思考与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瑰宝。他们结合调研成果,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加强跨界合作、提升公众认知等多种途径,共同绘制出山东非遗文化的斑斓画卷,为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非遗云端遨游 文化无界共享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实践队队员们利用互联网,跨越时空界限,持续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度探索。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故事在队员们的传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利用清晰的视频画面与详尽的文字解说,让荧幕成为通往非遗世界的窗口,牵引着观众穿越至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之中,亲身感受着非遗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媒体聚焦非遗 新篇唱响四方
实践队队员们满怀热情,将前三周的珍贵记忆与深刻感悟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他们深知,每一帧视频都是非遗匠人精湛技艺的闪耀瞬间;每一篇文章都是非遗故事的深情诉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记录与传播,”一位队员深情说道,“更是要让更多人亲眼看到非遗的璀璨光芒,亲耳听到非遗的悠扬旋律,亲身感受到非遗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温度。”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创新与努力,定能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非遗融入校园 文化之树常青
实践队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PPT和视频,走进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大门。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有学生说道:“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这些非遗项目,现在亲眼看到感觉特别震撼,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古往今来,山河依旧;艺海扬帆,文脉永续。通过本次社会调研,寻访非遗实践队队员们领略到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遗产,切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在调研中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的多样形式,致力于让非遗文化真正在新时代“生根发芽”,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审核 郝学华 张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