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燕雪怡 洪文静 发布日期:2025-02-20
为帮助大学生们直观地感受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价值,增强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他们的就业本领与综合素质,1月16日至1月20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求知问道面对面”实践队回访母校,开展“人物访谈”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韩金娜、欧阳寒玥、时雅婷、高美琪、岳佩佳、钟新语、王一帆、李宁参与本次活动。
时雅婷同学有幸与一位在物理教学领域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同走进物理的奇妙世界。在这次采访中,时雅婷同学向老师提出了关于物理教学的挑战、如何深入发展物理学科等多个问题,以下是详细的采访记录。
问: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请问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物理中有很多概念和理论相对复杂,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知识的直观认识,让他们能够从抽象的概念中抽离出来,看到物理世界的真实面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总是在思考如何运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问:对于想要在物理学科上深入发展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吗?
答:对于想要在物理学科上有所建树的学生,我有几点建议。首先,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必须扎实掌握。但这还不够,因为物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和发现层出不穷。所以,我建议学生们多阅读一些物理科普书籍和前沿研究资料,这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了解物理的最新动态。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们可以积极参加物理竞赛和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竞赛和科研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我想说,对物理的热爱和好奇心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真正喜欢物理,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宁同学回访母校,聆听了物理老师的智慧传承。
采访过程中,李宁同学向老师询问了与物理学结缘的契机。老师回答道:自幼对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充满好奇,在接触物理知识后,演变成对物理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成为其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随后,老师分享了教学秘籍:要将理论结合生活实例,让知识触手可及;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从数据测量分析领悟理论;运用多媒体,以动画视频展示抽象概念,让知识直观生动。老师认为,学好物理的关键有三个因素:逻辑思维是基石,好奇心与求知欲是驱动力,不畏困难、勇于钻研是必备品质。采访尾声,老师表达了对教学工作的展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爱上物理,培养优秀物理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添砖加瓦。李宁表示,要将这份热爱和智慧传承下去,为物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岳佩佳同学见到了在物理领域深耕多年、深受学生爱戴的恩师,共同开启一段关于物理与梦想的对话。在采访过程中,该同学围绕专业前景、学习内容、科研与教育、职业发展和兴趣引导等方面展开提问。
对于物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老师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学专业的就业面正逐渐拓宽,除了传统的科研机构、高校任教等方向,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大有可为。在谈及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际应用时,老师强调,这些课程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在芯片研发、通信技术、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讨论到物理学专业学生是适合走科研道路还是从事教育工作时,老师表示,两者都有其独特价值,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科研道路能推动物理学的前沿发展,而投身教育则可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传承物理知识。关于职业发展,老师建议同学们注重培养跨学科能力,提升沟通协作技巧,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最后,对于兴趣引导的问题,老师回忆起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钻研难题的场景,坦言正是这些细节让他察觉到大家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在老师的鼓励和祝福下,岳佩佳同学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动力离开了母校。她表示,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本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们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了有益指导,帮助他们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为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他们将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共同探索未知,推动学术进步。
(审核 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