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探寻母亲河文脉 践行新时代使命”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卓洋   发布日期:2025-02-0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高校“河小青”行动,用青春力量讲好山东篇“黄河故事”,2025年2月6日至8日,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青春使者队开展“探寻母亲河文脉 践行新时代使命”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河小青们”通过“景区参观、生态实践、文化探源”三大主题行程,深度体验黄河文化魅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行走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厚重与传承。活动首日,实践队伍走进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开启文化溯源之旅。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作为黄河流经济南的“生态长廊”,不仅拥有奔涌的河水与葱郁的生态林带,更承载着“悬河凌空”“鹊华秋色”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队员们沿着黄河大堤前行,先后探访了泺口古渡遗址黄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济南黄河简介碑等。在这里,队员们深入学习了济南与黄河共生千年的故事,深刻感受到黄河在山东地区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天,实践地点设在黄河岸边,队员们化身“护河志愿者”,分组开展巡河护河行动。他们纷纷主动清理堤岸垃圾,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智慧”。此次巡河护河行动不仅是对河道环境的实地检查和清理,更是一次对环保理念的宣传和倡导。“河小青”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群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爱护河道环境,共同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参与活动的队员纷纷表示:“亲手为保护黄河出力,才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活动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山东省博物馆,参观了明清展厅的“大河流长”部分。该展厅从河道变迁、治河方略等多个角度,串联起黄河流域的文明演进脉络。馆内珍贵的资料生动还原了济南人民与黄河水患抗争的壮阔历史。其中,沉浸式数字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借助科技手段呈现河流地质变迁,让队员们在触摸历史中坚定了文化自信。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黄河青春使者队的队员们以青春的力量、奉献的精神和担当的责任,深入探索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研究、区域变迁及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深刻认识到了保护黄河生态、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审核人:梁艺璇)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