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文学】寻迹红脉承基因 青春力行践使命 文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文学院   作者:张忠煊 禚文芯   发布日期:2025-07-26

  

  为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学子家国情怀,7月11日至25日,文学院2023级8班阳景实践团队赴山东多地开展“承红色基因之魂,掘历史文化之心”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实践队召开主题会议,明确“实地探访+线上传播”的双轨模式,将成员分为实践组与宣传组。实践组系统梳理红色场馆资料,制定详细探访路线;宣传组设计线上宣传方案,准备海报模板与宣讲素材。指导老师徐一凡多次召开筹备会,强调实践安全与学习重点,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分赴潍坊、济南、青岛、聊城四地,深入红色教育基地,感悟革命精神。在济南战役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实景体验与老兵后代的口述历史,深刻领悟“依靠人民”的战役精神;潍坊早期党史纪念馆内,泛黄的手稿与珍贵照片让队员们驻足沉思,借助“时空对话”装置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重温建党初心;在青岛五四广场,队员以“五月的风”雕塑为背景,拍摄“青春说五四”主题短视频,以青春语言诠释百年五四精神;聊城孔繁森纪念馆里,一件件旧藏衣物与工作日记,生动展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奉献精神,令队员们深受触动。实践队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制作主题海报、撰写宣传稿件、发布短视频等方式,实时记录实践内容,展现青年风采。活动结束后,小队举办成果分享会,队员们以PPT、视频等形式再现实践见闻,进一步深化活动意义,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

  行践青春寻脉,传承红色铸魂。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通过“实践+传播”的模式,队员们将革命精神从场馆带入生活,从历史照进现实,既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推动红色文化在基层的活态传承,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生动实践样本。

(审核 王欣蕊 张兰若 徐一凡)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