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法学院 作者:张洁 盛雨萱 发布日期:2025-07-26
为深入洞悉基层民政领域治理状况,观摩民政领域政策法规落地实效,7月24日至25日,聊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调研团队紧密围绕“聚焦民政服务,探寻治理路径”主题,前往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开展民政领域系列调研活动,涉及未保、养老、社会救助、社区慈善等核心领域,梳理现存难点与需求,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一、洞察基层实践事,深悟未保核心义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锦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实地感知未成年人保护站对接基层需求、提供困境儿童救助、心理辅导、权益维护的重要作用,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站借助草编玩具、窗花、剪纸等民俗手工艺品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将传统文化作为未保工作中“精神关爱”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未成年人保护站“救助+关爱+发展”的多元模式,展现基层未保工作的温度与广度,为专业学习提供鲜活的案例和数据。
二、法护养老强根基,研学基层惠民生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安柴村幸福食堂,聚焦城镇与乡村养老的运营模式、设施条件、服务质量、人员配备及政策落实,详细了解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食材采购流程、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等情况。团队成员就合同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资金使用规范等法律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为群众服务中,为幸福食堂的合规运营筑牢法律防线,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三、探社会救助工作,研基层服务新路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滨州市博兴县博昌街道民政办,聚焦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相关社会救助工作。在实地走访中,通过听取博昌街道民政办对辖区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及现存难点的介绍,切实了解社会救助政策及实施情况,并针对辖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不足、社区居民对政策理解模糊等落实中的问题,以及救助工作存在因规则部分缺失导致少数人钻空侵占救助资源的难题,借助法学专业知识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助推当地社会救助资源向合理化分配方向发展。
四、察社区慈善实况,寻基金运作良策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博昌街道新城社区,探究慈善基金在基层治理中的使用情况,系统了解社区慈善基金的资金来源、管理制度及使用范围,通过观看社区宣传片及手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社区基于慈善基金所开展的多元化公益项目,团队成员整合前期掌握的信息和实地考察发现,与社区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结合法学专业视角提出多元筹资、问卷前置、精准化服务等创新做法,形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双向互动,促使调研成果切实服务社区实际工作。
扎根民政实践沃土,探寻基层治理良方,本次系列调研活动有利于法科学子增进对基层民生工作的认知,提升法学理论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法学院探索基层民政服务的法治规律与优化路径,推动形成理论成果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循环。
(审核 刘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