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靳双宁 王心雨 王锦悦 发布日期:2025-08-08
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文旅深度融合战略,探寻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活化的有效路径,8月8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聊城文化共生机制研究队于山东省济宁市尼山圣境举办“光岳共生,文旅新章”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负责人靳双宁对实践流程与安全规范进行系统介绍,强调指出需聚焦尼山圣境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融合中的成功实践及机制设计,从中提取宝贵经验,为聊城光岳楼的未来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方向和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靳双宁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尼山圣境核心区域,系统考察景区的文化叙事动线设计和核心景点的业态布局。随后,成员们重点记录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文创产品开发销售模式、沉浸式演出内容以及游客互动触点(NPC)设置等关键信息,同步观察游客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长、聚集密度与参与深度。在实证分析阶段,成员们重点研究儒家文化精髓如何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可传播的旅游产品与体验,力求破解文化资源与经济价值共生的核心密码。参与者王瑞彤表示,自己通过投入此次文化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不仅获得别样的体验,也在过程中逐渐理解文化保护的意义,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强化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推动聊城市文旅产业升级,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镜鉴。
(审核 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