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刘鑫研 郭俊霞 李月 发布日期:2025-08-14
为深入挖掘“运河古都”聊城的方言文化价值,增进群众对地方语言的了解,推动方言文化更好地弘扬与传承,8月14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举办“拼筑运河记忆,畅聊聊城乡音”方言文化研究活动。
志愿者将光岳楼、山陕会馆等聊城标志性建筑的模型组件进行整齐陈列,古建的精巧轮廓未拼先显,引得群众驻足观看。志愿者详细地向群众讲述每座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肌理,如光岳楼的晨钟暮鼓、山陕会馆的雕梁画栋等,让历史的温度先于模型在群众心中落地。分装整齐的模型零件被志愿者分发给群众,在志愿者指导下,群众自发组队围坐桌前,比对图纸沟通商议。志愿者通过方言与群众进行互动,让群众在拼接的过程中触摸古建筑的历史脉络。在方言交流环节,志愿者用普通话解释各种有趣的方言词语,如“旮旯”便是角落的意思,代表着聊城当地人对生活的独特想法。志愿者带动大家用方言重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言,群众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聊城方言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增进群众对聊城建筑的探索兴趣,加深群众对聊城方言的认知,而且有利于激活方言文化的生命力,让“运河古都”的语言魅力在交流中得以延续,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活力。
(审核 尤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