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理工】社会实践丨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非遗技艺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燕雪怡 张婷婷   发布日期:2025-08-09

  

  为深入感受齐鲁非遗的独特韵味,探索传统技艺在当代的传承路径,调研传统与现代融合路径,记录传承人故事,7月19日至8月7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齐风鲁艺·古今薪传”实践队分别前往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济宁拓印体验馆、中国陶瓷琉璃馆开展社会实践。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从战国军事“木鸢”、明清吉祥“沙燕”“龙头蜈蚣”到现代夜光、卡通风筝,串联起两千多年发展史。队员在互动区尝试扎制“蝴蝶”风筝骨架,竹条难固定对称形状,反复调整才成型,体会到匠艺“功夫在毫厘”的精髓。

  济宁拓印体验馆墨香袅袅,队员围在汉代画像石碑前学拓印。传承者示范浸润宣纸、毛刷轻敲贴合纹路、淡墨扑子均匀拍打后,队员轮流上手:小心铺纸蘸水润透,按节奏敲打至服帖,再在指导下控制力度用墨扑拍打,看着石碑纹路在纸上渐显,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细腻。

  中国陶瓷琉璃馆中,汉至明清的琉璃器物流光溢彩。队员们参观工匠在1400℃熔炉前操作,通红琉璃液经翻转拉伸,转眼成纹路清晰的琉璃鸟。体验区里,队员们握烫手铁杆制琉璃珠,琉璃液易滴落,经指导后做出带细泡的珠子,感受琉璃“火中取宝”的魅力与匠心。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并非静止的陈列,而是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文化血脉。实践队员要以敬畏之心欣赏非遗之美,更要以行动之力成为传承的参与者,用镜头定格技艺的细腻肌理,用创意赋予非遗新的表达形态,让古老技艺在当代土壤中扎根生长。 

  (审核 吴成)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