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燕雪怡 张婷婷 发布日期:2025-08-22
为增进在校大学生对本专业更全面的认知,增强职业感知,提升就业本领,近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薪火探知小队”成员于暑假回到高中母校,对高中物理老师进行采访。此次采访聚焦物理学专业的多个关键领域,旨在从老师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视角中获取宝贵见解。
许敬硕同学对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法很感兴趣,于是主动向物理老师了解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老师提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是习惯死记公式定理,却忽略了公式背后的逻辑推导和适用场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它并非简单套公式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建立在惯性参考系的基础上,若不理解这一点,遇到圆周运动这类问题就容易出错。
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物理思维,老师建议从简单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比如通过分析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一步步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哪怕是看似幼稚的问题,像“为什么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等,多追问“为什么”才能培养完整的逻辑链。
李阳同学与物理老师就物理学习的魅力、抽象知识转化技巧及学习困境突破路径等进行了探讨。
老师分享了自己爱上物理的缘由:从小就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好奇,比如苹果为何落地、天空为何是蓝色,接触物理课本后,发现这些问题都能用严谨的公式和理论解释,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索过程让他充满成就感,也因此爱上物理,并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同学们。
教学中,老师常结合生活实例讲知识点,还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比如自制简易电动机、望远镜,让理论“摸得到、看得见”,帮助理解抽象概念。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会分析薄弱点,针对基础弱的从简单知识点入手,设小目标帮他们积累成就感,还分享物理学家的故事,鼓励他们坚持突破。
物理学习常常需要动手实践,很多同学也在实验中感受到了物理的乐趣。王慧宇同学对此十分感兴趣,特意去了解了相关情况,倾听物理老师的经历与见解。
老师分享了自己爱上物理的经历:一次“失败”的小孔成像实验让她着迷。暑假用易拉罐和半透明纸做装置,起初因光线强未成功,拉上窗帘后却看到窗外景物倒映。换不同形状小孔后,她发现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小孔与屏幕的距离。一下午的摸索不仅吃透课本原理,还尝试了双孔、多孔装置,被物理魅力吸引,她说“物理像动手折腾里的惊喜盲盒”,这种理论变现实的兴奋感让她总爱捣鼓小实验。
谈及物理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老师提到,当下量子通信因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备受关注,未来需要解决量子密钥分发的远距离传输损耗、量子通信网络的组网与融合等问题。一旦取得突破,它将广泛应用于金融、国防、政务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构建起坚不可摧的信息安全屏障。
伊永怡、欧阳寒玥同学分别与各自的物理老师围绕专业学习重点、学科发展动态及未来就业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老师提到,物理专业核心是四大力学,数学建模、实验操作及Python、MATLAB等编程技能是就业关键优势,建议通过科研项目、竞赛和专业认证提升素养。
就业方向上,物理专业选择多元:教育行业看重理论与教学能力;科研机构青睐博士及丰富成果者;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急需材料物理人才。“物理+计算机”“物理+金融”等跨学科方向走俏,可通过辅修等提前准备。
综合素质方面,沟通协作、团队领导等软实力很重要,可通过学生工作、社团活动锻炼。面对就业压力,要积极规划,先就业再择业,挖掘特长,将兴趣转化为竞争优势。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让同学们对物理专业的学习重点、就业方向及求职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具体路径;更搭建了师生深度交流的平台,帮助大家缓解了就业焦虑,增强了规划未来的信心,为今后在物理领域的学习与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审核 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