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商学院(质量学院)大国边疆青春聚力实践队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商学院   作者:李甲叶 曹欣怡   发布日期:2025-08-29

  

  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近日,商学院(质量学院)大国边疆青春聚力实践队王一同、王新等14名队员,赴山东省聊城市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紧扣“孔繁森精神对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激励作用及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动员机制优化”这一核心议题,创新采用“参观学习+调研分析”的双轨形式,旨在为西部计划动员工作探索切实可行的新路径,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实践队员在孔繁森纪念馆,结合图片、实物、多媒体展陈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还原了孔繁森同志两度援藏、扎根边疆的奋斗历程。队员们沿着展陈脉络,认真聆听“别家乡赴高原”的动人故事,在工作日记、援藏生活用品等展品前驻足沉思,深刻感悟“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精神内核,不仅深化了自身对孔繁森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解,更直观感受了榜样精神对青年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为精准把握孔繁森精神的激励效能及高校动员机制现状,实践队员同步开展调研工作,结合前期设计的问卷,完成300余份有效样本收集,问卷涵盖孔繁森精神认知、西部计划参与意愿、学校动员机制评价等多个关键维度;同时,队员们走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西部计划志愿者及普通学生,深入了解现有动员工作中的宣传渠道、培训体系、保障措施等实际情况。调研发现,当前西部计划动员工作存在“政策解读针对性不足”“精神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而孔繁森等榜样的先进事迹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对此,实践团队计划提炼“精神宣讲+政策护航+榜样带动”的动员路径,形成可落地的建议。

  本次实践活动紧扣“精神传承”与“机制优化”双主线,既通过实地研学强化青年对红色精神的认同,又以调研为桥连接青年意愿与国家需求。下一步,实践团队将进一步深入整合调研数据,撰写《孔繁森精神引领下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动员机制优化研究报告》,让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西部建设中持续传递力量。

(审核员:刘聪睿)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